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
摘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关键力量。本文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自我认同与自我实现的问题。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自我认同与自我实现有多方面影响:自我认同方面,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提供新表达途径;自我实现方面,人工智能促进作用显著,如推动产业变革、创造新职业机会、提高效率,但也存在阻碍,如岗位替代、就业压力和抑制创造力。本文旨在帮助全面认识影响,为个人和社会应对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人工智能;自我认同;自我实现;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4]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M].赵月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5]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M].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6]维纳.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和社会[M].陈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7]图灵.计算机器与智能[J].心智,1950,59(236):433-460.
[8]德雷福斯.计算机不能做什么——人工智能的极限[M].宁春岩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9]库兹韦尔.奇点临近[M].李庆诚,董振华,田源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0]凯文·凯利.必然[M].周峰,董理,金阳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