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学刊
  • ISSN:3079-9015(Print) 3080-1494 (Online)
  • DOI:10.64216/3080-1494.25.10.002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科研教育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当下出现的困境以及出路
耿方晖1 瞿奎祥2 王家俊2

1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山东青岛266555;

2山东省沂水县第四实验中学,山东临沂,276400

摘要:体育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体教融合的重要方向,正从“零散”走向“标配”,但其发展过程中仍面临多重现实梗阻。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旨在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集体主义精神、规则意识和意志品质。随着《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仍面临着融合不足、师资薄弱、评价单一等困境。本文将从现实困境出发,结合各地实践案例,探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为推动体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课程思政;困境;出路

参考文献

[1]赵富学.由“零散”向“标配”转变: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进路研究[J].体育与科学,2025,46(1):53-61.

[2]审视与构建: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入[J].当代体育科技,2025(02).

[3]刘朝霞.C刊热文|由“零散”向“标配”转变: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进路研究[EB/OL].(2025-03-09)[2025-09-01].

[4]施杨捷.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施[J].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学报.

[5]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系统性挖掘与教学融入研究[J].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2025,8(8).

[6]张加军.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2(1):87-89.

[7]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体育课程思政革新路径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25(01).

[8]屠丽琴.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25.

[9]王姗姗,刘瑞.条件精创:中华体育精神融入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策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5(2).

[10]张衡,李俊杰.“体”“德”共育: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J].教育进展,2025,15(2):941-947.

[11]李勇.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元素体系构建与教学融入策略[J].体育世界,2025(02):119-122.

[12]樊三明,董翠香,李梦欣,等.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25(02):103-110.

[13]周惠新,于婷,欧玉珠.地方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现状审视与策略研究[J].武术研究,2025,10(02):137-139.

[14]陈强.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体育+思政”协同融合育人体系的构建[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5,6(04):65-67.

[15]张加军.Reflections on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J].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2025,42(1):87-89.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智能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