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学刊
  • ISSN:3079-9015(Print) 3080-1494 (Online)
  • DOI:10.64216/3080-1494.25.07.015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浸润式”教育赋能乡土情:红色文化融合学科教学的乡村青少年爱国教育路径探索——基于株洲高塘社区的实证调研

苏涵玥 张家瑞 曾文丽 袁纵海 周思娃通讯作者

长沙医学院湖南长沙,410219

摘要:本研究聚焦乡村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创新,以湖南省株洲市高塘社区实地调研为基础,重点考察红色文化深度融入学科教学的浸润式实践。通过《觉醒年代》主题研讨与《七律·长征》诗歌教学结合农业生产体验等活动,以联系生活经验、融合学科知识、强化乡土情感三重路径,采用青少年普遍接受的方式,有效激发家国情怀并提升乡土认同感。然而,乡村爱国主义教育存在本土红色资源挖掘不足、优质教育供给缺乏、传统教学形式吸引力弱及跨学科实践困难等挑战。深耕乡土资源开发在地化课程,强化师资与技术支持,创新具身体验与年轻态表达等成为迫切需要。本研究为如何构建强吸引、高实效的乡村爱国教育体系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红色文化;学科融合;乡土认同;乡村青少年;浸润式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健豪.新时代民族地区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实践[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5,(03):17-20.

[2]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61.

[3]张园园,万莹.新时代高质量美育浸润式育人格局的构建刍议[J].语言与教育研究,2025,9(02):107-112.

[4]李伟琴.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5,(07):63-65.

[5]满园春,李源.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下高校劳动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创新[J].中国稻米,2025,31(04):118-119.

[6]孙旭东.“双减”背景下乡村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路径融合研究[J].新智慧,2024,(05):4-6.

[7]凌鹏国,谭长林.乡村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24,(11):107.

[8]柳惠娇.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小学语文》[J].语文建设,2024,(18):84.

[9]冯光中,胡曙光,康洁.艺术乡建的“诗和远方”:河南省大南坡村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文化馆,2025,(01):125-129.

[10]孟玲珑.红色文化让思政教育“活”起来[J].当代教育家,2025,(05):50-52.

上一篇:人工智能背景下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调查研究

下一篇:跨文化传播视角下《毛泽东诗词》中色彩词的文化内涵及英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