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56;
摘要:在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扩大与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交织的背景下,部分学生就业价值观呈现“行业选择集中化”“地域偏好趋同化”“价值判断功利化”等偏差。本文立足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年发展理论,审视当前共青团在就业价值观塑造方面存在协同机制缺失、实践形式浅表化、供需匹配不足等问题,系统探究“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共青团塑造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实践逻辑,并提出构建三维协同育人机制、开设场景化活动形式、建立四维评估体系等三项靶向举措,为高校共青团提升就业价值观塑造实效性提供实践参考,对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培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青年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思政课;高校共青团;就业价值观;协同育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EB/OL].(2022-10-25)[2023-10-17].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韩煦,赵丹丹,任浡,等.新业态视域下高校共青团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J].青年学报,2023(2):101-106.
[3]高娜,杨艺,穆昭卉.高校共青团协同就业育人工作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5,01(1):165-168.
[4]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全文)[EB/OL].(2023-09-19)[2023-10-17].https://www.gqt.org.cn/ztjy/ckzl/xxck/202309/t20230919_793479.htm.
[5]陈笑夜.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01(5):34-35.
[6]许世彬 .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问题及对策分析[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3(2):31-36.
上一篇:桥梁施工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