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学校的社会实践偏重规则制定与管理制度建设,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缺乏体系建设,出现缺乏传承性、培养质量起伏较大等问题。本研究着力于探索并创建实践育人的培养机制与培养体系,从学生角度为出发点与切入点,以教育意义与可持续性为导向、以学生收获为评估指标三个方面为着手点,分析在实践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如何给学生提供最优化的培养方式,进一步可将工作的目光着眼于社会实践传承性与实践教育意义的提升方向,以此从本质上提升实践质量,增强教育意义。
关键词:社会实践;实践育人;“三个强化”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冯刚,王栋梁.实践育人创新发展的理论思考和实现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5):6-12.
[2]陈步云.高校实践育人质量评价机制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8(5):5.
[3]北京科技大学.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育人机制引领广大青年“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https://ishijian.ustb.edu.cn/kcyj/gzzj/17323557.htm,2020-10-29
[4]张建明,唐杰.高校社会实践引领大学生思想发展的路径研究——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千人百村"项目的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7(4):4.
[5]李鹏,许锦绒,张国伟.高校社会实践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路径研究——以山西农业大学脱贫攻坚主题社会实践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6):27-29.
[6]曲瑛德,李珊,胡云,杨海岩.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9,20(01):35-42.
[7]刘川生.美国加州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研究及启示——以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洛杉矶分校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3):15-18.
[8]张文杰,游少鸿,王敦球.日本大学本科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浅析——以熊本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1):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