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诗经》是周代诗歌的合集,是周代礼乐文化的具象化表现,是周公“制礼作乐”的产物。《诗经》的收集与编纂是礼乐制度下的官方行为,采诗制度是“风诗”产生的基础,献诗制度是“雅诗”“颂诗”产生的基础。《诗经》的内容与功能体现“敬天保民”的礼乐思想,“以文匡政”的礼乐功能和“以和为贵”的礼乐精神。“礼崩乐坏”后,“诗”的仪式功能逐渐减弱,其文本价值被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高度重视。孔子对其进行系统整编,使《诗经》最终脱离音乐成为独立的文学与道德经典。
关键词:礼乐文化;《诗经》;敬天保民;以文匡政;以和为贵
参考文献
[1](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1123,1708.
[2]徐元诰.国语集解[M].北京: 中华书局,2002:11-12,205.
[3](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133、140,1936.
[4]黄震云.《诗经》的制作、修改和使用[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2(2):110-117.
[5](南宋)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1:129,317.
[6]吴丹樱、卢思琴.《诗经》礼乐精神探析[J].名作欣赏,2024(32):32-35.
[7](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