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与艺术
  • ISSN:3079-9031(Print) 3080-1516 (Online)
  • DOI:10.64216/3080-1516.25.10.048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空间理论视阈下的《放生》及其隐喻

李慧娴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1121

摘要:《放生》以北京城区扩张为背景,讲述了北京居民区内,一对以经营菜店为生的外来夫妻面临菜店拆除危机。夫妻二人在北京人黄主任与罗阿姨的指导下,通过放生鲫鱼来“转运”,但最终未能改变菜店被拆除的结局。在故事结尾,北京牌照的面包车又成为了夫妻二人的“新菜店”。在小说中,黄家庄、小区、夫妻菜店、公园、面包车等都并非单纯的物理空间,而是承担着历史、文化、社会关系等因素的富有意味的场域。本文试从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出发,解码《放生》中的空间隐喻,从而探究小说意旨。

关键词:空间理论;《放生》;城乡叙事

参考文献

[1]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商务印书馆,2021年,第9页。

[2]莱考夫,约翰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3页。

[3]雷达:《打工文学不应该做白日梦》,《北京晨报》,2011年5月20日。

上一篇:当代文学作品中女性文学的情感亏欠与叙事代偿

下一篇: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