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100;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劳动教育深化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重要课题。本文将从文化传承、实践创新与评价改革三个维度切入,系统探讨劳动教育在强化民族认同、促进团结协作方面的实现路径,研究提出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深化文化赋能的课程改革、优化多维发展的评价体系等策略,通过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创新实践模式、完善育人闭环,为高校将劳动教育与共同体意识培育深度融合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研究表明,劳动教育可通过具象化的实践体验,将抽象的民族认同转化为可感知的行动逻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关键教育载体。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劳育价值;协同育人
参考文献
[1]陶洁,李明娟.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临沂大学学报,2025,47(S1):151-160.DOI:10.13950/j.cnki.jlu.2025.S1.017.
[2]代承轩.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22.DOI:10.27730/d.cnki.ghngy.2022.000012.
[3]郭迪.新时代高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三重维度[J].世纪桥,2024,(22):88-90.DOI:10.16654/j.cnki.cn23-1464/d.2024.22.014.
[4]王斌,何建军.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三重维度[J].教育导刊,2020,(05):12-17.DOI:10.16215/j.cnki.cn44-1371/g4.2020.05.002.
[5]阿巴拜克热·买买提.南疆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4,(09):110-118.
[6]杨宣燕.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意识及培育研究[D].辽宁大学,2023.DOI:10.27209/d.cnki.glniu.2023.000561.
[7]金辉,孙琳丽.构建“耕学苑”劳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07):11-12.DOI:10.16586/j.cnki.41-1033/g4.2023.07.002.
[8]何小飞,卢继海,金新颖.基于AGIL模型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施困境及对策研究[J].数据,2021,(12):180-181.
[9]周碧蕾,邓铠晴,张程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价值及路向探寻[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3):32-35.
[10]易林华.新时代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现状与改进路径[J].教书育人,2021,(28):6-7.
[11]黄颖.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彰显及实践策略[J].贺州学院学报,2022,38(04):125-130.
[12]张瑞林.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研究[D].宁夏大学,2022.DOI:10.27257/d.cnki.gnxhc.2022.000339.
[13]李明迪.协同育人视角下初中劳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3.DOI:10.27363/d.cnki.gtsfu.2023.000894.
[14]杨巧玉.高职院校学生多元评价促进五育融合育人的实践路径[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4,33(06):67-74.
[15]徐喜春,胡又户.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其实现[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2(01):1-6.
[16]郗培宇.从《实践论》解读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J].大学,2021,(17):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