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与艺术
  • ISSN:3079-9031(Print) 3080-1516 (Online)
  • DOI:10.64216/3080-1516.25.06.029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川剧《夕照祁山》以艺术视角折射“守巢老人”的孤独内涵探究
田振晓 钟磊通讯作者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遂宁市629000

摘要:在魏明伦川剧《夕照祁山》的苍凉余韵中,诸葛亮“知天易,逆天难”的喟叹不仅构成历史人物的暮年独白,更在情感结构上生成跨时空的“孤独原型”,与当代乡村“守巢老人”精神境遇形成具有互文性的镜像关系:两者均处于社会结构转型的断裂处,其孤独并非单纯的情感匮乏,而是历史主体性与现实结构性力量相互撕扯后的存在性孤独。从戏剧艺术维度观之,这种跨时空的孤独共振,其深层价值在于当舞台上的诸葛亮最终“死而不用”,这一戏剧化定格恰恰呼应观众在剧场中体验到的审美痛感——现实中“异托邦”式的“守巢老人”空间,能从戏剧艺术角度为破解“现代性乡愁”提供从审美认知到社会实践的转化路径。

关键词:魏明伦;《夕照祁山》;戏剧视角;孤独;守巢老人

参考文献

[1]魏明伦戏曲文本系统的内在张力.廖全京.戏剧文学,2024(07)

[2]魏明伦剧作现代性表现及成因论析.钟媛媛,刘叙武.戏剧文学,2019(07)

[3]维系“家长权威”:空巢老人对智能摄像头的媒介使用与认知.徐天博.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2024,48(06) 

[4]关注生活链中人的自我冲突 戏曲现代性和人性复合性琐议.廖全京.中国戏剧,2024(05) 

[5]有救的暗示之辽远——论《夕照祁山》及诸葛亮形象的悲剧性意蕴.李远强.四川戏剧,2012(04) 

[6]英雄的咏叹 人性的拷问——略说《三国演义》与川剧《夕照祁山》里的诸葛亮.苏婷.文史杂志,2021(03) 

上一篇:价值观引领视域下构建社团课程的行动思考——治校笔谈

下一篇:文化维度视角下《卧虎藏龙》的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