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第四中学,丹东市振安区,11800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艺术、阅读、写作、演讲、科技创新等社团活动”[1]。这一政策导向既回应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也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具有连接社群、拓展学习、促进交流等功能,对学生健康身心、发展兴趣爱好、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增进交往交流具有重要意义[2]。在当前价值观引领教育理念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将社团活动与课程体系、价值观引领有机融合,成为推动学校协同育人系统化发展的关键课题。
丹东市第四中学依托自身独特的教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推进“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在“价值观引领”视域下,学校以社团课程为重要支点,积极探索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综合育人平台。通过精心设计育人“路线图”,学校明晰育人目标、优化育人路径,确保社团活动与价值观引领同向同行。同时,整合校内外“大师资”力量,吸纳专业教师、社会资源、优秀校友等多方参与社团课程建设,增强课程的指导力与实践力;拓展课堂边界,打造“大课堂”育人场域,实现从教室走向社会、从学科走向生活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学校不断构建“大格局”育人范式,使社团课程不仅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更是价值观培育、能力提升、人格养成的重要载体。经过持续探索与系统推进,丹东市第四中学已逐步形成一个覆盖德智体美劳、融合多学科理念、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的社团课程生态系统,为推动“五育并举”、构建“价值观引领”育人格局提供了生动实践样本。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Z].国办发〔2020〕29号,2020-06-15.
[2]黄晓玲.社团活动课程化的独特价值[N].中国教师报,2020-09-02(07)
[3]暨星球.“三全育人”视域下课程思政怎么建[N].中国教育报,2021-05-04(03).
[4]钟金雁.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异同及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1):116-121.
[5]马淑芳,杨建新,王靖.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育人的融通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1(09):61.
[6]张璐.课程思政成效如何评价[N].中国教育报,2021-0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