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庐阳鑫宇幼儿园,安徽省合肥市,230000;
摘要:自20世纪上半叶,心理学家把假想伙伴当作心理不正常儿童进研究,至20世纪90年代,假想伙伴在国际上引起新一轮研究热潮,其对认知、人格、社会性发展都有一定影响,本研究主要从假想伙伴对3-6岁儿童社会行为角度,探讨其积极影响与教育策略。
关键词:假想伙伴;社会行为
参考文献
[1]林其羿,傅宏,薛艳.(2018).儿童假想伙伴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理论嬗变和实证研究历史回顾.学前教育研究,(9),39-49.
[2]林其羿,傅宏,王港,姚进,周楠.(2016).儿童的假想伙伴与其认知、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的关系.学前教育研究,(5),35-45.
[3]王雪,李丹.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社会环境和变迁的视角[J].心理科学,2016,39(05):1177-1183.DOI:10.16719/j.cnki.1671-6981.20160524.
[4]刘亚茹.假想伙伴对5-6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5]白琼英,李红.(2010).国外假想伙伴功能研究述评.学前教育研究,(02),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