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培华学院,陕西西安,710125;
摘要:汪氏皮影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代变迁中面临传播挑战与机遇。本文聚焦对汪氏皮影的多维度探索,涵盖在钟楼汪海涛皮影工作室的学习实践、线上线下推广策略。线下于钟鼓楼、回民街附近售卖非遗皮影相关产品,线上利用抖音、小红书等多平台宣传。团队通过实地调查、采访非遗传承人、收集社会调查问卷以及改编皮影相关歌曲等创新形式,借助现代传播实现文化赋能,让汪氏皮影走出地域限制。深入探讨汪氏皮影在数字化时代的创新传播模式和未来发展路径,为非遗保护与传播提供借鉴。
关键词:汪氏皮影;文化传播;数字化创新;线上线下推广;非遗传播;文化赋能
参考文献
[1]徐黎黎,邓佳欣,刘明鹏.皮影艺术新貌:基于数字动画技术的传承与设计实践[J].牡丹,2025,(14):90-92.
[2]叶辉.皮影艺术的数字化传承与推广探索[D].云南艺术学院,2022.
[3]吴雨寒.地域文化视角下泰山皮影戏文创产品设计[J].艺术大观,2024,(27):28-30.
[4]纪海虹.教育类图书的小红书营销策略探索——以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小红书内容生产实践为例[J].新闻传播,2025,(11):89-91.
[5]郭佳蕊.关于西安市网红打卡地的建筑学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4.
[6]李盼盼.文旅融合背景下群众文化建设路径研究——以微山湖区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5,9(18):93-96.
[7]贺翔宇,赵萌.民俗短视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基于互动仪式链的视角[J].民族学论丛,2025,(03):15-21.
[8]陈明溍.符号学视角下的福建海洋文化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天工,2025,(21):86-89.
[9]李晰洁.新文化消费下的非遗IP生态化传播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3.DOI:10.27328/d.cnki.gshsc.2023.000872.
[10]关颖.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N].西安日报,2025-06-27(007).
[11]赵鸿飞,王会儒.IP转化视域下太极拳文化品牌生态建构——基于《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案例锚定[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26(04):110-116.
[12]庞晨旭.乡土与城市之间:华州皮影展演时空及传播方式的变迁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23.
[13]翁娜.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传播与创新探索——以陕西省为例[J].参花,2025,(22):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