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市,300384;
摘要:近年来,“公考热”现象火爆,越来越的的年轻人选择进入体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一大部分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有所关联,通过探索大学生公考热的形成原因和形象因素及其关联机制,为大学生今后的就业指导做出贡献。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收集原始访谈资料并进行分析,解构公考热背后的原因以及学生心理特点。结果显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迷茫和不确定是常态,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高校在未来的教育中加强职业选择以及就业指导,助力青年发展。
关键词:公考;大学生;就业;高校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春玲.风险与竞争加剧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选择变化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3,42(05):19-29.DOI:10.16034/j.cnki.10-1318/c.2023.05.011.
[2]任学敏.“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破解路径探析[J].山西青年,2023,(09):130-132.
[3]刘潞.后疫情时代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2,(05):145-148.
[4]刘成斌,张晏郡.向体制内卷:疫情风险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影响[J].江汉学术,2021,40(04):5-13.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4.001.
[5]李海燕.缘何青睐公考?——对西藏师范类大学生的实证分析[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5):98-102+108.
[6]张博鸿,季丹丹.后“铁饭碗时代”大学生“公考”及就业取向变化[J].新西部(理论版),2016,(04):91+55.
[7]曹国强.对高校大学生“公考热”的几点思考——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05):290-291.
[8]张明杰.从“公考热”探析大学生择业渠道的缺失[J].青春岁月,2012,(02):106.
上一篇:汪氏皮影的数字化创新与传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