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空间的存在伴随着人类的创造与使用,空间内部的运行规律和权力的流动是一种后天人为的建构。本文通过参与式观察与访谈,实地探访宿管阿姨的生活和劳动的宿管空间,跟随宿管阿姨值班半年时间进行样本获取。在这样的空间里条条框框的规则如何运行、权力监管如何运作便是本文深入探讨的关键。空间被塑造成流水线车间,宿管阿姨进行机械式的流程化作业。其次宿管受到空间监视系统束缚无法自拔,看似阿姨们获得了空间内的控制权,实际上是被空间审视。最后从宿管的个体身份特征与空间位置理解,宿舍空间将个体间的距离拉远从而塑造出异化、孤立的个体。本文从这三个角度研究宿管空间内部阿姨们的生活与工作现状,发现空间之内的劳动规训与控制,导致空间内部工作与生活领域的混乱与割裂,解释并反思。
关键词:空间劳动;劳动的流程化;双向监控;个体异化
参考文献
[1]鲁均亦.从知识社会学、权力社会学到空间社会哲学——以“空间—知识—权力”为轴心的考察[J].山东社会科学,2023,(09):45-54.
[2]邓韵雪.数字时代的劳动监控:基于四家工厂的案例研究[J].清华社会学评论,2023(02):114-141.
[3]许友君.空间如何塑造劳动关系——双重劳动空间中的育儿嫂与雇主互动[J].社会学评论,2024(03):212-234.
[4]邓韵雪,苏熠慧.规训与反叛:新生代男性农民工的性别实践与空间建构[J].清华社会学评论,2020(01):18-43.
[5]邱婷.以厂为“家”:外来青年男工的劳动选择与城市化逻辑[J].中国青年研究,2023(09):69-76.
[6]潘泽泉,曾木.劳动力市场中性别的空间生产与实践——基于B镇零工角劳动力市场的田野调查[J].中州学刊,2023(06):80-89.
[7]许怡,邓韵雪.机器人时代的制造业岗位技能水平变化研究——基于“复杂性—自主性”框架下的案例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11):148-165.
[8]黄岩,王彬彬,吉文婷.“熬社保”:富士康劳动体制与女性农民工的劳动策略[J].妇女研究论丛,2023(05):85-97.
[9]刘晓,童小晨.低技能劳动力:内涵、群体特征与技能提升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23(02):9-17+27.
[10]陈龙.“数字控制”下的劳动秩序——外卖骑手的劳动控制研究[J].社会学研究,2020(06):113-135+244.
[11]陈龙.两个世界与双重身份——数字经济时代的平台劳动过程与劳动关系[J].社会学研究,2022(06):81-100+228.
[12]陈龙,孙萍.超级流动、加速循环与离“心”运动——关于互联网平台“流动为生”劳动的反思[J].中国青年研究,2021(04):29-37.
[13]任桐,姚建华.平台经济中的“数据劳动”:现状、困境与行动策略——一项基于电竞主播的探索性研究[J].国际新闻界,2022(01):118-136.
[14]赵瑜佩,吴婉妍,汪宇新.赛事作为记忆、圈层与专业:重构电竞主播的身份认同与自我分类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23(10):63-73+11.
[15]张一璇.劳动空间在延伸——女性网络主播的身份、情感与劳动过程[J].社会学评论,2021(05):236-256.
下一篇:汪氏皮影的数字化创新与传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