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外国语大学,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在当今全球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自然景物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表达元素,其隐喻含义体现了各个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以及价值取向。本文以山水、花卉、植物等常见的自然景物为研究对象,结合中法经典文学作品与日常语言案例,探究中法两种语言在自然景物的隐喻表达方面的异同和历史文化渊源,揭示其隐喻表达背后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为消除跨文化认知障碍、深化双方文化互鉴,从而更好地促进中法两国的跨文化交流提供助力。
关键词:自然景物;隐喻意义;跨文化对比
参考文献
[1]吴芳.法、汉语中“水”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基于认知视角[J].现代交际,2019,(17):97-99.
[2]彭媛,李兴奎,李顺琴.“人化”汉语“花卉”词的隐喻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9(05):102-106.
[3]冯晓玲.自然物之喻与中国文学批评[J].文艺理论研究,2019,39(03):141-149.
[4]段运冬.江山隐喻与脊梁意识——新中国山水画演进的文化路径与转换逻辑[J].中国文艺评论,2022,(07):54-65.
[5]唐桂馨.汉法比较研究视野中的民族隐喻[J].法语学习,2017,(03):50-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