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省武汉市,430000;
摘要:2023年刀郎《罗刹海市》音乐专辑的顺利发行和广泛传播成为推进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进而实现现代化转向的生动例证。在媒介环境不断变化的新媒体时代,刀郎引经据典,吸取传统古典文学精华,通过对传统元素的现代演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并向现代化转变。精准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持续丰富其科学内涵,将流行音乐与传统文化融合,带动了传统文化形态的更新与变革,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的话语表达形式。
关键词:《罗刹海市》;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悦文,何影.“第二个结合”推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价值指向及实践进路[J].现代交际,2024,(10):63-75+123.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周蔚华.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J].中国编辑,2023,(12):15-17.
[4]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5]张宝,张书畅,谢馨莹.讲好中国古代文学故事的进路与思考——从神曲《罗刹海市》谈起[J].吕梁学院学报,2024,14(03):28-33.
[6]石明.以“流行”节拍打造优质作品——以《罗刹海市》为例试解媒体融合作品“流量密码”[J].传媒论坛,2024,7(06):87-89.
[7][8]孔纤纤.含混、隐喻、反讽:新批评视角下刀郎《罗刹海市》解读[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24,(02):17-22.
[9]陆紫婷,白志如.《山歌寥哉》媒介话语意义的生产和再生产[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4,40(4):107-115.
[10]孙智勇,庞忠海.《山歌寥哉》的跨媒介意义与刀郎的歌词创作转向[J].文艺争鸣,2024,(10):199-203.
[11]徐望.符号叙事的主体自觉——歌曲《罗刹海市》传播现象与得失评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4,40(04):96-106.
[12]李研.新媒体时代中国古典文学《聊斋志异》的跨媒介叙事——以音乐专辑《山歌寥哉》为例[J].长江小说鉴赏,2024,(07):116-119.
[13]傅守祥,彭家琦.论刀郎作品《罗刹海市》的文艺互文与内涵增殖[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4,22(04):6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