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蝙蝠意象在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差异较大,其所承载的文化寓意也大不相同。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在宗教、建筑、纹饰、影视学形象等层面对蝙蝠意象的认知差异,总结出跨文化交际新模式:即尊重差异、双向交流、构建命运共同体。在实现交际效果最大化的同时探索国际中文教育之文化教学新视角。
关键词:蝙蝠意象;跨文化交际;文化教学;新视角
参考文献
[1]仇任前.苯教《蝙蝠经》研究[J].民族宗教与西部边疆研究,2018(2):188,193.
[2]胡司德.古代中国的动物与灵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24.
[3]王发志.广州陈家祠——陈氏宗族的精神家园[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42.
[4]葛洪.抱朴子[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96.
[5]赵梦瑶,周小儒.恭王府的福文化[J].城市文化研究,2017(12):116,117.
[6]陈佳君.论北京恭王府之蝙蝠意象[J].毕节学院学报,2009(12):90,94,96.
[7]朱铁城,李延林.英汉语中“蝙蝠”及其相关习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J].文史博览,2015(2):17,20.
[8]克里斯娣娜•霍莉.西方民俗传说辞典[M].安徽:黄山书社,1990:231.
[9]缪塞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95.
[10]郝健.超级英雄电影系列的文化认同研究——以超人、蝙蝠侠、蜘蛛侠为例[J].电影理论,2016(18):86,87,88.
[11]褚骏超.《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系列电影研究[D].江西: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7:15.
[12]周全,吴毅,蔡月玲.南粤传统建筑蝙蝠图案的文化探讨[J].四川文物,2012(2):83,89.
[13]陈益宗.东方图像榜•蝴蝶蝙蝠[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45.
[14]苏卡列斯•格雷戈里.新冠病毒与蝙蝠:厄运的幸运象征[J].科学,2021(6):12.
[15]伊娃•黛勒,詹姆斯•林赛.美国外交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