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北京市,100083;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AI)生成的发明日益普及,这些发明由计算机系统自主完成或仅需少量人类干预。当前专利法坚持的自然人发明人制度难以有效回应人工智能在发明中的实质性贡献,引发法律适用困境。本文将围绕人工智能生成发明与现行制度的冲突展开分析,论证人工智能具备成为发明人的理论与技术基础,进一步提出构建“发明人—专利权人”二元主体结构的可行方案,为我国专利制度适应新时代技术进步提供理论支持与制度构想。
关键词:人工智能;发明人;专利权人;专利法
参考文献
[1]吴汉东.知识产权“主客体二分法”问题研究:从传统到现代[J/OL].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5,(04):1-17[2025-07-23].
[2]周晔,李云燕,严书倜.强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路径探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27(01):61-68.
[3]宋河发,李竿影.人工智能生成物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构建——基于激励创新与权益平衡视角[J/OL].科学学研究,1-15[2025-07-23].
[4]刘鑫.人工智能时代科技伦理的专利法回应[J].法商研究,2025,42(02):187-200.
[5]单晓光.新科技革命背景下人工智能知识产权问题的立体因应[J].知识产权,2025,(01):33-50.
[6]冯晓青,孙雪静.人工智能时代“发明人”身份认定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58(01):65-79+141-142.
[7]张惠彬,王怀宾.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发明人制度的结构性改革[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04):97-103+113.
[8]李青文.人工智能对发明人制度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中国科技论坛,2023,(08):128-138.
[9]杨利华.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方案的可专利性及其制度因应[J].中外法学,2023,35(02):346-364.
[10]刘鑫.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方案的专利法规制——理论争议、实践难题与法律对策[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9,37(05):82-92.
[11]吴汉东.人工智能生成发明的专利法之问[J].当代法学,2019,33(04):24-38.
[12]李宗辉.人工智能生成发明专利授权之正当性探析[J].电子知识产权,2019,(01):12-21.
[13]贾引狮.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发明人”角色的挑战与应对[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03):98-105.
上一篇:企业文化对员工管理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