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理论研究
  • ISSN:3105-0344 (Print) 3104-9702 (Online)
  • DOI:10.64216/3104-9702.25.02.051
  • 出版频率:半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

人工智能赋能航空类课堂教学评价应用与实践
王越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400

摘要:航空类专业教育具有高成本、高风险、强实践性的特点,其评价效果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与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存在主观性强、反馈滞后、难以量化实践技能等瓶颈。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革新航空教学评价范式提供了技术支撑。本综述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航空类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应用框架,重点阐述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课堂行为分析、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师生交互理解、基于多模态融合的深度学习评价模型,以及在飞行模拟器教学、机务维修实训等典型场景中的实践案例。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应用在数据隐私、算法偏差、模型可解释性及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方面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向个性化反馈、智能化干预、虚拟教研室等方向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人工智能赋能的教学评价正推动航空教育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精准化、智能化时代演进。

关键词:人工智能;航空教育;教学评价;课堂行为分析

参考文献

[1]宋宇许昌良穆欣欣.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的新型课堂教学评价与优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4(12).

[2]张昱.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价值意蕴,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5(18).

[3]闫威.新文科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2024.

[4]魏晓晴,姜涛,曹建,等.航空电子系统原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5,(17):41-43.

[5]葛福鸿,刘清堂.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教学支持服务:内涵、困境、模型与路径[J/OL].中国电化教育,1-9[2025-09-28].https://link.cnki.net/urlid/11.3792.G4.20250919.1035.002.

[6]卢秋红.培育人工智能素养,筑牢智能时代教育根基——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5,(08):22-24.

[7]西北工业大学:七大行动推动AI赋能“总师型”人才培养[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5,(Z2):20-21.

[8]李露,陈科研,史振威,等.面向“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的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重塑[J].计算机教育,2025,(07):192-197.

[9]葛玉红.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评价的路径与成效分析——以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为例[J].中小学校长,2025,(06):48-51.

[10]徐小琦.素养导向的表现性评价任务设计与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24.

[11]朱南香,郭丽君,易佳.人工智能时代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困境与突破[J].中国农业教育,2023,24(04):49-56.

上一篇: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优化路径探索

下一篇:文化适应视角下中国外派教师在柬埔寨华文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