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学院,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8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民族团结理念在我国深入到各行各业,在音乐学科中,表现为族群认同、文化认同下的音乐文化濡化、涵化的过程。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像保山地区这种多元文化、多民族聚居地的文化繁荣的关键。保山地区由于天然的地理优势,有着丰富的多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对该地区进行深入的文化调研分析,并将地区民族音乐融合创新的置入高校音乐课程中,是保山地区音乐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当然,高校理应明确区域音乐文化资源在音乐民族化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需要将其充分融入音乐教学中,为促使民族化教学目标的实现、增强文化竞争力提供强有力支持。
关键词:民族团结理念;保山地区;高校音乐课程融合利用
参考文献
[1]罗小韵主编,魅力保山[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7,第12页。
[2]保山文化局、民委编,云南保山民族民间音乐[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第1-26页。
[3]郑杭生.民族团结与和谐社会建设——一种社会学的解读[J].创新,2009,3(12):5-10.
[4]张雪梅,赵建民.资源整合型通识课程建设新思路——以保山学院“一院一课”为例[J].保山学院学报,2016,35(03):88-93+103.
[5]罗厚辉.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6页(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