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学刊
  • ISSN:3079-9015(Print) 3080-1494 (Online)
  • DOI:10.64216/3080-1494.25.05.035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实践路径——以Grit理论的本土化验证为例

田珊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北碚400700;

摘要: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探索其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路径,并以中德合作教育心理学项目《青少年毅力:一种“新”的成就主题动机特质?》为实证案例,结合Grit理论在中国本土化的验证进行深入探讨。研究从历史主义视角出发,分析Grit理论在西方的思想根源与个体化取向,指出其理论框架中隐含的阶级假设,实质上延续了英雄史观的叙事逻辑,忽视了“社会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史观核心。

为破解这一局限,研究引入群众史观的方法论,依托问卷调查、访谈及实地观察等多种实证手段,聚焦普通中学学生这一更具代表性的群体,批判性检验Grit理论在中国教育场域中的适用性,并对测量工具进行本土化改进与信效度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土化后的Grit测评工具能够更准确反映中国学生在坚毅性与学习动机上的真实状态,验证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结构性因素对学业表现的深刻影响。

本文提出,通过构建“社会结构—文化心理—学业成就”相结合的解释模型,教育心理学研究应超越单一的个体特质视角,更关注社会结构性条件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机制。这一探索为推进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和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持,也为构建服务人民群众的本土化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参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教育心理学;Grit理论;本土化验证;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钟梓涵.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视角下志愿服务对社会文化构建的作用研究[J].中华志愿者,2025,(05):24-26.

[2]石博文.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浅析当代志愿者群体的历史使命[J].中华志愿者,2025,(03):20-22.

[3]安翠林.教育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研究[J].大学,2025,(15):3-6.

[4]王丹.教育心理学视野中的师生关系理论探索[J].教书育人,2024,(23):24-26.

[5]肖子怡.基于PBL理论的师范生教育心理学素养培养模型及实践研究[J].快乐阅读,2023,(03):108-110.

上一篇:高校艺术实践教学的功能与价值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下一篇:智慧校园视角下开放大学档案信息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