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学刊
  • ISSN:3079-9015(Print) 3080-1494 (Online)
  • DOI:10.64216/3080-1494.25.04.016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高校《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现状的结构性问题分析
贾继南

内蒙古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通辽市,028000;

摘要: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与国家对外传播战略的推进,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素养。《跨文化交际》课程在高校外语教学中承担着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和文化认同的双重任务,但当前教学在内容体系、课程思政融合和资源建设等方面存在结构性欠缺,难以有效发挥其育人功能和国际传播作用。本研究从上述三个方面系统分析高校《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的现状及不足,并结合“北疆文化”融入教学的理念加以对比,引申出本土文化内容匮乏对课程育人与国际传播功能的制约。研究最后提出优化课程结构、强化本土文化融入与资源建设、提升教师能力等路径建议,以增强课程的文化引导力和国际传播效能。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文化认同;北疆文化

参考文献

[1]蒋挺.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探究——评《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的融合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3(2).

[2]张晓玲.我国高校德语专业本土化的内容—语言融合教学策略探究——以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J].德语学习,2022(4).

[3]文秋芳.对“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思考:课程思政视角[J].外语界,2021(1).

[4]吴远青.课程思政视域下“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3(7).

[5]欧阳西贝.CLI课堂中学习者内容与语言知识内化研究——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跨文化交际学课堂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22(5).

[6]李琼.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国际汉语教育研究,2022(3).

上一篇:群众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下一篇:新词语的社会现象与文化意义——现代汉语词汇演变的多维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