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湖南省常德市,415000;
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持续深入发展,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心理挑战朝着多样化、复杂化方向演变。传统心理干预方式大多以“问题解决”为指引,大多时候忽略个体潜能的激发以及内在力量的培养。积极心理学是近些年兴起的关键理论视角,为理解和提高大学生心理韧性给予了更具人本主义色彩且更具前瞻性的途径。本文依据积极心理学理论基础,深入研究心理韧性的关键组成部分,然后从教育、文化、支持系统以及个体自我认知等层面,给出提升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可行办法,期望能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带来新的启发以及实践方向。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韧性;提升路径
参考文献
[1]容迪,王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一体三翼”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25,11(10):108-111.
[2]郭绘绘,范真.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提升高职医学生心理复原力与主观幸福感的路径研究[J].心理月刊,2025,20(09):115-118.
[3]钟璐,杨犀子.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及其干预效果[J].心理月刊,2025,20(09):107-110.
[4]马睿.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干预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5,16(09):71-73.
[5]焦颗玲,田凤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实践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5,24(10):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