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403;
摘要:本研究聚焦“国潮”背景下陶瓷纹样在当代服饰设计中的转译与消费认同,旨在系统梳理纹样的转译方法,并深入探究消费者认同机制。研究首先对陶瓷纹样进行类型学分析,揭示其作为文化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其次,从形式、技术与工艺层面,归纳出纹样在服饰设计中的创新路径,并结合品牌案例进行解读;进而,从文化认同、审美认同和社会认同三个维度,剖析消费者对转译后纹样的接受心理,并探讨品牌叙事、名人效应、设计品质等关键影响因素。最后,反思当前纹样转译中存在的误区与挑战,提出深度开发、科技赋能体验、构建中国时尚话语权等可持续的创新策略。研究不仅丰富了设计符号学与文化认同理论的交叉研究,也为设计师提供了文化创新方法论,为品牌提供了文化营销策略参考,对构建文化自信时代中国时尚设计身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语境;工艺设计;设计伦理;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4年,第45-56页。
[2]赵星:《速度与控制:数字时代的文化逻辑》,文艺争鸣,2019,第1期,第123-128页。
[3]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M,2006年,第63-64页。
[4]邱林川:《网络伦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123-145页。
[5]Young, J.O.Cultural appropriation and the arts. John Wiley & Sons.2010.
[6]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