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9;
摘要:在数字资本主义社会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为智能化的生活,但同时也导致人的主体性危机。数字智能时代带来阶级属性淡化、网络环境异化和社会否定性力量的消弭三方面的主体性缺失危机,本篇文章将从生产关系形式变化、信息技术中介社会关系和智能拜物教性质三个角度来探析,最后求索如何重建主体性,摆脱数字资本主义对人发展的限制。
关键词:智能时代;算法逻辑;主体性危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赵龙.主体性危机与对策: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何以自处[J].理论导刊,2023,(05):88-95.
[3]蓝江.从智能拜物教到算法价值——数字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3(05)
[4]李戈,何玉芳.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危机及其消解[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25(03):101-110.
[5]苏慧丽,张敬威.机器的“人化”与人的“机器化”:智能时代教育的主体性危机与破解[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4,36(01):12-20+28.
[6]王明霞,殷开达.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主体性危机与应对策略[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24,36(04):334-341.
[7]栾青.审视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危机——基于马克思科学技术思想视阈[J].道德与文明,2025,(01):157-167.
[8]伍永花.智能传播时代的主体性危机与复归路径研究[J].现代交际,2024,(04):72-80+123.
[9]徐逸菡.人工智能对人的主体性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
[10]韩炳哲.他者的消失[M].吴琼,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下一篇:互联网语境下工艺设计伦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