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科技学院,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450052;
摘要:表演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教育效能的实现依赖于教师科学专业化指导。通过对表演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进行探索发现存在问题有:指导控制过于倾向权威、指导身份固化现象突出、认知维度偏狭问题凸显、指导主题预设成分过高。最后探讨出切实有效的对策,为构建师幼协同发展的游戏支持体系提供实践参照。
关键词:表演游戏;教师指导行为;教师介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02.
[3]朱容皋,万海刚,陈永红.素质教育与教师权威[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75-78.
[4]常璐.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17.
[5]刘焱,李霞,朱丽梅.幼儿园表演游戏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3,(03):32-36.
[6]李洁.幼儿园中班表演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D].新疆:石河子大学,2018:31
[7]邵小佩,杨晓萍.对重庆市主城区幼儿园表演游戏现状的思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123-127
[8]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35-137.
[9]万中,刘敏.幼儿游戏中教师的干预与干涉[J].学前教育研究,2013,(08):56-60.
[10]李会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2]王春梅.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再认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6):21-23.
[13]苏霍姆林斯基等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