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与艺术
  • ISSN:3079-9031(Print) 3080-1516 (Online)
  • DOI:10.64216/3080-1516.25.10.025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茉莉花幻想曲》的跨媒介叙事研究:民间音调的钢琴化转译与东方诗意生成

江郅航

无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省无锡市214153

摘要:储望华《茉莉花幻想曲》是21世纪中国钢琴音乐的重要文本。作品以江苏民歌《茉莉花》为叙事母题,在钢琴这一“西方媒介”中完成了民间音调的“再媒介化”,进而生成具有东方诗意的现代音响叙事。本文以跨媒介叙事学为理论框架,探讨“民歌—钢琴”转换的符号机制、叙事策略与美学效应。研究发现:(1)作曲家通过“动机—变奏—幻想”三段体结构,将原民歌线性叙事重构为多线索、可交互的“幻想叙事”;(2)在音高维度,五声性征调式与晚期浪漫主义和声并置,形成“东方—西方”双重编码;(3)在节奏与织体维度,模仿古筝滚拂、琵琶轮指的“器乐拟声”策略,使钢琴获得“江南雨声”“茉莉摇曳”的意象投射;(4)演奏者的身体技术及踏板微差成为“再叙事”的关键节点,进一步生成开放的东方诗意。本文结论为:钢琴化转译并非简单的媒介移植,而是将民间音调嵌入新的符号—物质网络,激活跨文化群体的集体记忆与想象空间,从而实现传统民歌的当代表达与世界传播。

关键词:茉莉花幻想曲;跨媒介叙事;钢琴化转译;东方诗意

参考文献

[1]李诗原:《不同版本江苏民歌〈茉莉花〉钢琴改编曲的分析与比较》,《音乐探索》2023年第4期。

[2]储望华:《谈钢琴独奏曲〈茉莉花〉的改编》,《储望华音乐艺术文集》,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年。

[3]梁涛、Pugh-Kitingan J.Folksong across Borders: Unveiling the Chinese Folksong "Jasmine Flower" through Three Piano Adaptations, Ethnomusicology Forum, 2023, 32(2): 145-172.

[4]Ryan, Marie-Laure. Narrative across Media: The Languages of Storytelling.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04.

[5]陈榕烽:《中国音乐在西方的传播》,《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25日。

[6]上海音乐出版社编:《储望华钢琴作品集》(上、下),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年。

上一篇:视觉传达中传统元素的创新表达

下一篇:民族歌剧融入音乐教育的美育路径探索——以《洪流澎湃》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