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与艺术
  • ISSN:3079-9031(Print) 3080-1516 (Online)
  • DOI:10.64216/3080-1516.25.10.022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高校音乐课程对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应用研究

魏佳姝1 赵福涛2

1 四川民族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四川康定,626001;

2 成都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校音乐课程在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独特作用、应用路径与现实挑战。研究认为,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其音乐课程不应局限于西方音乐体系,而应主动融入藏族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等非遗元素。通过“活态传承”、“研究引领”、“创新转化”和“人才培养”四位一体的模式,高校音乐课程能够有效解决藏族非遗面临的传承断层、受众萎缩、创新不足等问题。本文将从理论依据、应用价值、具体实践策略(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材开发、师资建设)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以期为高校音乐教育赋能民族文化传承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范式。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文化创新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

[2]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3]扎西达杰.《格萨尔史诗音乐研究》.民族出版社,2015.

[4]李宏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高校音乐教育》.音乐研究,2020.

[5]王耀华.《世界民族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

上一篇:岳麓书院建筑选址与布局中的风水思想探析

下一篇:遂川县红色文化研学旅行开发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