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在数字经济助力文化遗产传承的背景下,花山岩画的数字化传播已成为重要手段,但其实际效果与公众认知状况尚缺乏实证研究。本研究基于大数据技术,旨在系统评估花山岩画数字化传播的效果,并深入分析公众认知特征。通过采集社交媒体、新闻门户及视频平台的公开数据,综合运用情感分析、主题建模与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进行挖掘。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传播已形成广泛覆盖,但公众情感以中性为主,认知多聚焦于“旅游”与“遗产”标签,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尚显不足。未来传播需从广度转向深度,通过精准内容策略深化公众价值认知,以提升活态传承效能。本研究为文化遗产传播效果的量化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持与分析范式。
关键词:花山岩画;数字化传播;大数据分析;公众认知;情感分析
参考文献
[1]蒋楠,张菁.数字人文视角下文化遗产信息的演进、呈现与管理[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4(06):82-93.
[2]胡昊天,邓三鸿,张逸勤,等.数字人文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本自动分词及应用研究[J].图书馆杂志,2022,41(08):76-83.DOI:10.13663/j.cnki.lj.2022.08.010.
[3]黄晓瑜,徐祥伍.元宇宙语境下花山岩画文化资源数字化传播路径与展望[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4,(02):85-88.
[4]申楠.非遗数字化传播战略SWOT模型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4(01):58-67.
[5]魏建中.数字技术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创新——基于区块链的视角[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4,42(01):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