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730124;
摘要:当代社会视域下,传统文化符号体系中的风水理论元素,诸如“形煞”“四象”等,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符号重构与意义再生产。风水符号从传统的“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等理念,逐渐被赋予量子纠缠、环境形煞等新的科学化解释,使其从“迷信”刻板标签中解脱出来,演化为融合文化底蕴与科学内涵的符号新范式。这种重构为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的赓续注入全新活力,并拓展其在全球化浪潮中的传播维度。本文立足符号学、传播学等多元视角,深入研讨风水符号科学化合理化转型。基于媒介传播层面的路径演绎、意义重塑态势,在现代化、全球化语境环境的维度深化下,结合对社会文化实践所彰显的合理性影响,展现传统文化符号科学化合理化转型的时代价值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符号;风水理论;科学化转型;意义再生产
参考文献
[1]林淑怡,葛先辉,田立君.量子纠缠与时空结构[J].自然杂志,2023,45(06):455-462.
[2]恽彩锋,熊忠辉.形态再造:媒介转型驱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生产[J].传媒观察,2023,(08):36-42.DOI:10.19480/j.cnki.cmgc.2023.08.009.
[3]康京京.风水理念中的空间传播思想分析[D].浙江大学,2012.
[4]刘佳.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播的路径与对策[J].传媒,2021,(10):73-76.
[5]王晨旭.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哲学思考[J].中原文学,2024,(3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