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与艺术
  • ISSN:3079-9031(Print) 3080-1516 (Online)
  • DOI:10.64216/3080-1516.25.09.001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青神竹编艺术在包装设计课程中的教学应用与创新
何孟霞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四川成都,611433;

摘要:本研究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职业院校包装设计课程中的教学应用与创新路径。通过梳理青神竹编的工艺特性、设计元素与教学价值,针对当前课程中传统文化融入不足、教学模式单一、评价体系片面等问题,构建了“课程模块重构—教学方法创新—实践平台搭建—评价体系优化”四维一体的教学实施方法论。研究提出“2+2+2”阶梯式课程模块、“1+N”裂变式教学模式、“低成本校社协同”实践平台及“双维度四等级”评价模型,形成了可复制、低成本、高适配的非遗设计教育解决方案。该方法论通过核心技艺提取、数字技术赋能与资源整合策略,有效解决了手工艺学习耗时与课程学时有限的矛盾,为培养兼具传统工艺素养与现代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对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与设计教育创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青神竹编;包装设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饶旭.非遗传承与包装设计的耦合机制探究——以青神竹编为例[J].大观,2023,(11):93-95.

[2]周媛媛,王安东.非遗信宜竹编文化融入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研究[J].上海包装,2024,(02):202-204.

[3]庞国斌.基于融入芒编工艺进行创新设计的《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5):135-137.

[4]黄诗惠.青神竹编技艺的梳理及设计创新[D].四川师范大学,2019.

[5]高雯,张笑薇.四川青神竹编的美学特征及其结构分析[J].竹子学报,2022,41(03):85-92.

[6]尉笑.青神竹编艺术主题博物馆空间的设计研究[D].兰州大学,2021.

[7]史芸.应用型高校包装系统设计课程的教改研究[J].大观,2023,(06):162-164.

[8]李运方,张超,李晨,等.应用型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西部皮革,2022,44(02):73-75.

上一篇:壮锦纹样与技艺的数字化创新传承:路径、模式与挑战

下一篇: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2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