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壮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面临着技艺传承断层、产品创新不够、市场萎缩等问题,本文旨在探讨数字化技术如何赋能壮锦创新性传承与发展,重点关注数字化技术在保护、传播和再创造过程中的应用路径、模式与挑战。数字化利用高精度存档、虚拟体验、AI辅助设计和数字营销等路径构建“存—研—传—创—销”一体化传承模式,能有效增强壮锦生命力、扩大受众范围。但这个过程还面临技术成本高、跨学科人才不足、文化原真性等挑战,结论表明,数字化是壮锦活态传承的重要机遇,其成功实施,需要文化、技术和产业深度融合,本研究为壮锦以及其他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框架。
关键词:壮锦纹样;数字化创新;传承保护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16).
[2]韩丹.数字技术赋能壮锦元素的再设计[J].西部皮革,2025,47(12):58-61.
[3]吴伟峰.略论广西壮族织锦的兴衰[J].学术论坛,1999(05).
[4]赵会琴.基于图案自动生成的壮锦图案设计及应用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23.
[5]徐丽君,王煦.壮族织锦花鸟纹样感性因子提取及创新衍生设计[J].包装工程,2025,46(02).
[6]张铮,仲宇璐.科技赋能传统文化“两创”——以非遗传承为例[J].北京文化创意,2024(01).
上一篇:明清文学中的武汉城市形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