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重庆市,400031;
摘要: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之中,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非遗保护运动是在反思西方物质文明及西方中心主义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而来,所以欧美研究者较少关注与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问题,非遗保护的主体更多是非西方国家。越南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也经历着非遗保护本土化的实践,在实际中也体现出其自身的特点。研究内容旨在梳理越南在近现代社会转型与国家建构进程中的非遗保护历程,从萌芽、变革与发展、再到转型与成熟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力求为中越两国在遗产保护道路上的互相促进与共同进步提供借鉴。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南;近现代转型;国家建构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M],2017年。
[2]林青.《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M],2017年。
[3]晓主编,吴士连.《大越史记全书第一册》,重庆:西南师范出版社[M],2015年。
[4]郭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研究》[J],法律与社会,2019年第1期。
[5]王玉婷.《浅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J],理论与方法,2019年第8期。
[6](越)吴德寿与黄文娄译.《大越史记全书》[M].河内:社会与科学出版社.1996.81-82.
[7](越)阮金庸、阮世雄.《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公约关于保护越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十年回顾》[M].河内:科学与技术出版社.2014.171-188.
[8](越)《关于胡志明道德模范的故事与教导》[M].胡志明:国家与政治出版社.2007.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