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与艺术
  • ISSN:3079-9031(Print) 3080-1516 (Online)
  • DOI:10.64216/3080-1516.25.08.012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00后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成因分析及高校教育应对路径研究

许秋玮 花辰 谭琳婉 陈威

南通理工学院,江苏南通,226600

摘要: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是近年来社会各界的共识。然而,与就业难相对应的却是当代大学生的“慢就业”现象。这种相对矛盾的现象在“00后”毕业生中有越来越明显和强化的趋势,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本文旨在深入剖析“00后”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社会、教育及个体等多维度成因,并基于此探讨高校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就业指导、市场开拓及师资建设等方面的优化路径,以促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慢就业”是指大学毕业生完成学业后暂缓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一种状态。从积极角度看,该现象类似于国外的“间隔年”(Gap Year),表现为毕业生通过留学、志愿服务、旅行等方式在短期内提升社会认知与职业规划能力,有助于增强独立自主性、培养理性思维与社会参与能力。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慢就业”现象主要源于职业规划滞后、就业技能准备不足、有效岗位供给短缺等就业困难因素,属于被动型暂缓就业。随着00后从2022年开始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的主导力量,这批学生的性格特征大致可以代表大多数毕业学生的主体特征,他们在自我意识和内在需求呈现出与“90后”“80后”明显不同的特质,呈现在就业观上比如追求高质量个价值实现、就业选择更具主体性、主张平等职场权利等选择上,颠覆了传统的“毕业就工作”“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

关键词:“慢就业”现象;成因分析;高校教育

参考文献

[1]周文霞,李硕钰,冯悦.大学生就业的研究现状及大学生就业困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2,7:3-8.

[2]蒋利平,刘宇文.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本质解析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4).

[3]王以梁.大学生“慢就业”的现状、成因与应对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3(11):106-111.DOI:10.16075/j.cnki.cn31-1220/g4.2023.11.008.

[4]岳昌君.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特点、变化与差异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23(5).DOI:10.19633/j.cnki.11-2579/d.2023.0070.

[5]郑晓明,王丹.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成因与治理策略[J].社会科学战线,2019(3):276-280.

上一篇:基于CIPP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下一篇:基于东西协作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