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脆皮大学生”作为2023 年以来中文互联网最出圈的大学生亚文化标签,既是青年自我调侃的符号,也是高校学生工作亟待回应的现实难题。通过分析“脆皮大学生”的意蕴、表征,解析认知偏差、时代浪潮、社会压力三重根由,并从高校工作者角度出发提出匡正策略。研究表明,“脆皮”并非戏谑,而是身体-心理-社会文化多重脆弱的真实镜像;其背后依次是认知偏差“亚健康化”、时代浪潮“标签化”、社会环境“高压化”高校学生工作若仅以“铁皮辅导员”视角居高临下,将进一步污名化学生、透支信任、激增危机工单。为更好的助力大学生成长发展,提高高校工作者的工作质量,应当构建“个人—高校—社会”协同支持系统,以期为高校学生工作与青年健康发展提供循证参考。
关键词:脆皮大学生;青年亚文化;高校学生工作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2]SOUTHAM M A, KENDALL P C. Emotion regulation and understanding:implications for child psychopathology and therapy[J].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02,22(2):189-222.
[3]张文华,谢加书,.“脆皮大学生”现象的文化表征、成因与引导之道[J].思想理论教育.20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