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摄影学会,广西南宁,530200;
摘要:人工智能(AI)技术正深度重构摄影艺术创作与教育范式。本研究针对摄影领域创作效率瓶颈与技术应用滞后问题,通过案例分析与教学实践,系统探究AI赋能对创作模式革新及教学体系的影响。实证表明:AI工具(智能构图、自动化修图)显著提升创作效率,推动摄影思维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创意融合模式;虚拟场景与实时反馈机制提升学生技术能力,但亦引发算法依赖与创造力失衡风险。AI技术既重塑工具效能,更驱动教学评价体系向技术-艺术双轨并重转型,同时面临数据安全、版权归属及算法偏见等伦理挑战。未来需构建技术人文协同生态,建立可持续的摄影教育创新路径。
关键词:人工智能;赋能;创作模式变革;教育数字化转型;人机协作
参考文献
[1]南婕.人工智能伦理框架下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边界与责任[J].《社会科学研究与实践》,2025,1(3).
[2]窦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侵权主体认定及归责原则适用[J].商业经济
[3]罗小英,石志松,乔莎.数智赋能情境下的数字素养教育实践-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图书馆创新创意空间的探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5,43(2).
[4]刘云洲.科技介入下艺术的当代嬗变——以人工智能艺术为例[J].《金钥匙(汉文,蒙古文)》,2024(1):63-67.
[5]王家耀.地图科学技术:由数字化到智能化[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47(12):1963-1977.
[6]李明杰.“AI+”摄影教学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旅游与摄影》2025(03):154
[7]李丽娜,马翱,王晗涵.舞蹈是否需要AI?——生成式AI赋能舞蹈的创新性发展[J].《金钥匙(汉文,蒙古文)》,2024(4):70-74,80.154
[8]邵明华,高洋.数字技术何以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基于文化产业视角[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4,41(4):5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