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与艺术
  • ISSN:3079-9031(Print) 3080-1516 (Online)
  • DOI:10.64216/3080-1516.25.05.045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文化专有项在译后编辑中的处理策略——2024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国赛笔译赛项译后编辑题型为例
查爽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本文以 2024 “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国赛笔译赛项中镇湖刺绣文本的机器翻译(Raw Machine Translation)、获奖选手译后编辑(Post-Editing, PE)及专家点评为研究语料,基于纽马克(Newmark)的文化专有项(Culture-Specific Items, CSIs)理论与译后编辑质量评估框架,探讨文化专有项在机器翻译后的译后编辑策略。研究发现,针对地理名称、历史年代、社会习俗、机构物品等不同类型的文化专有项,译后编辑需通过 “信息补充”、 “表达调整”、“内涵重构” 等策略实现文化信息的准确传递,这一过程既需满足目标语读者的认知需求,又需保留源语文化的独特性,为跨文化传播中机器翻译的优化与译后编辑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专业项;译后编辑;“外研社·国才杯”

参考文献

[1]O’Brien,S.Machine Translation and Post-Editing:A practical introduction[A].In Translation as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C].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12:27+34.

[2]Newmark,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New York:Prentice Hall,1988:94-95+96.

[3]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28+130+130-132.

[4]Hansen-Schirra,S.,Czulo,O.,& Hofmann,S.Empirical Modelling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M]. Berlin:Language Science Press.2015:26+72.

[5]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版)[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8:136.

上一篇:“圈层-主体-资本”下的社区托育差异研究——基于成都市三圈层社区的协同育人模式分析

下一篇:我国高校韩国语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