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连大学,河北省邯郸市,116000;
2石家庄交通运输学校,山东省宁津县,050000;
摘要:在周代政治中,“制礼作乐”具有核心地位。“礼”规范行为、维系社会秩序与纲常;“乐”则陶冶心性、敦化风俗,重在促进社会和谐。如《乐记》所言:“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此语精辟揭示了礼乐文明以秩序与和谐为根本宗旨。礼乐并举,正在于二者相辅相成,能有效发挥平衡与调和的深层功能。
关键词:制礼作乐;周代;乐舞作用;礼乐文化
参考文献
[1]李方元,申娟.从《逸周书·世俘》篇看周初最早的“礼乐”活动——兼及与周公“制礼作乐”的关系[J].中国音乐,2022(06):49-63.DOI:10.13812/j.cnki.cn11-1379/j.2022.06.006.
[2]周树山.说说周公的“制礼作乐”[J].书屋,2021(03):37-40.
[3]魏衍华.从周公“制礼作乐”看西周礼乐文明的高度与深度[J].唐都学刊,2020,36(01):59-67.
[4]王铭.周公制礼作乐的时代背景[J].北方音乐,2019,39(09):4+6.
[5]曹雪菲.周公制礼作乐的宗教意义及其文化影响[J].大众文艺,2016(13):207-208.
[6]孙宝民.从周公“制礼作乐”看西周礼乐文化价值[J].兰台世界,2013(36):63-64.DOI:10.16565/j.cnki.1006-7744.2013.36.029.
[7]王鹏.浅谈周公制礼作乐[J].华夏文化,2004(04):27-28.
[8]牟艳丽.周公制礼作乐的历史贡献及其现实意义[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04):54-56.
[9]冯双白,茅慧.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