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金牛区实外高级中学,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近几年,在社会飞速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日趋严重,主要表现为自暴自弃、自卑、精神崩溃等不良心理状态,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影响。研究表明,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的成因复杂,具有多维度嵌套性,涉及社会、学校、家庭、个体等多方面因素,兼具群体扩散性、表现隐蔽性和影响持久性等特征,不但会威胁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还会引发社会精神生态的不平衡。因此,需要针对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进行深入社会学思考,以改变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困境,构建更为健康、和谐的社会精神生态。本文针对大学生“精神贫困”的具体表现、成因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全面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精神贫困;社会学思考
参考文献
[1]曾永明,吴琼,蒋国河.信心的生产:扶贫扶志行动的社会效应研究[J].社会学研究,2024(4):1-2.
[2]金晔.高校奖助学金在教育社会学中的功能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20(2):11.
[3]王刚,裴子航.当代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研究及对策——基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0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