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导刊
  • ISSN:3079-9007(Print) 3080-1486 (Online)
  • DOI:10.64216/3080-1486.25.08.019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早期刑事司法政策研究
周明宇 王惜玉

河北工程大学 文法学院河北邯郸056038

摘要:刑事司法政策随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初现雏形,是中国式司法的首次尝试。了解党早期的相关政策是梳理革命时期、改革时期、新时期中国刑事司法的起源与过程之锚点,厘清其深层次的内涵有助于探索其未来的发展潜力。根据这一“起点”,梳理相关文件表述、列举特殊司法机关,归纳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人民性、空想性、可适应性等特点,从文件效力来源与裁判依据两方面判断其类型为“法律政策共生型”,以此为基础,总结出该时期刑事司法政策坚持党的领导、坚守人民性原则、与革命任务相结合等宝贵经验。以期让中国共产党早期刑事司法智慧成为法治实践中一种可资借鉴的先行经验,一种可以转换的本土资源。

关键词:刑事司法政策;共产党早期;红色司法;政策文件;类型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国共产党宣言[EB/OL].(1920-11)[2024-3-3].https://www.gov.cn/test/2008-05/26/content_993550.htm》.

[2]陈世宇,宋惠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共产主义概念[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58.

[3]鲁楠,陆宇峰.卢曼社会系统论视野中的法律自治[J].清华法学,2008(02):55-58.

[4]欧阳湘.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政治背景下的司法改革[J].红广角,2016,(11):16.

[5]杨永林.人民性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点[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5):49-51.

[6]马思宇.罢工与建政:省港罢工与国民政府的互动关系研究[J].民国档案,2017(02):119.

[7]欧阳湘.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政治背景下的司法改革[J].红广角,2016,(11):13-18.

上一篇:电子提单在航运数字化背景下的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职务代理权范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