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导刊
  • ISSN:3079-9007(Print) 3080-1486 (Online)
  • DOI:10.64216/3080-1486.25.08.017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防治路径研究
郭昱杉

哈尔滨商业大学 法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败斗争卓有成效,然而当前腐败问题依然严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层出不穷,腐败治理进入深水区。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呈现主体幕后性、关系外拓性、行为隐蔽性及利益无形性的特征。当前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尚存在教育效能弱化与技术赋能不足的预防困境及监督不足与惩治受阻的惩治困境。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防治是破解腐败代际更新的必然要求,是铲除腐败滋生土壤的攻坚任务,更是实现腐败治理常态化的机制保障。在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防治路径方面,要筑牢思想防线,深化自我革命思想与“三不腐”方略;健全预防体系,推进廉洁教育赋能与反腐败工具升级;强化精准治理:完善监督方式与惩处联动机制。

关键词:新型腐败;隐性腐败;防治

参考文献

[1]王旭.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本质与惩治[J].人民论坛,2023,(05):78-81.

[2]苏江涛,舒绍福.新型腐败:特征、诱因及惩治[J].学术探索,2024,(03):46-56.

[3]蒋来用,匡悦.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治理策略研究[J].观察与思考,2025,(04):13-26.

[4]杨宗儒.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理论贡献[J].毛泽东研究,2025,(03):28-36.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6]苏江涛,舒绍福.新型腐败:特征、诱因及惩治[J].学术探索,2024,(03):46-56.

[7]郭云泽.新时代党的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特征、经验与路径[J].理论视野,2024,(10):73-78.2024.10.012.

[8]蒋来用.论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J].社会科学辑刊,2025,(01):48-57+2.

[9]彭新林.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动因与方略[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4,(04):53-57.2024.04.015.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权的刑法保护

下一篇:电子提单在航运数字化背景下的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