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导刊
  • ISSN:3079-9007(Print) 3080-1486 (Online)
  • DOI:10.64216/3080-1486.25.07.044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流量乞丐现象的双向审视:数字空间的价值异化与主流意识形态重构

刘晓霞

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832061;

摘要:本文以数字空间盛行的"流量乞丐"现象为切入点,通过异化理论和文化价值理论的双重视角,揭示“流量乞丐”现象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深层挑战。研究发现,算法机制驱动下的注意力经济正在重构青年群体的价值判断体系,形成"道德逆向淘汰"的传播生态。基于此,提出构建"主体赋能-算法嵌入-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关键词:流量乞丐;价值异化;思想政治教育;算法伦理

参考文献

[1]章沐香.搜罗天下[J].中学生天地(B版),2022,(06):6-7.

[2]罗森克兰兹《丑的美学》,以黑格尔的辩证法为出发点,在与美的关系和矛盾对立中来规定丑,认为丑本身是美的否定但又包含着与美相同的某些因素,二者是相互转化的。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p.394)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0-164页

[6][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56页

[7]汪广荣.虚拟生存与人的主体性发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8]平成涛.数字劳动:概念厘定、权力关系与主体性问题——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角[J].长白学刊,2023,(06):61-69.DOI:10.19649/j.cnki.cn22-1009/d.2023.06.008.

[9]尹寒.数字劳动异化的实质、表现及其超越[J].思想教育研究,2024,(02):92-98.

[10]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20周年纪念版[M].胡泳,范海燕,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11]韩炳哲.精神政治学[M].关玉红,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9、527、539、541、207、574页

[13]鄢一龙.以道驭器:数智时代科技如何向善[J].中国科技论坛,2023(6):22-28,40.

上一篇:生态文明思想视域下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下一篇:新时代干部作风提升的历史借鉴与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