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导刊
  • ISSN:3079-9007(Print) 3080-1486 (Online)
  • DOI:10.64216/3080-1486.25.06.035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及其现实应用
高雨

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830017;

摘要: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强调交往的实践性、社会性和历史性,为理解全球化时代的交往关系提供了重要视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交往观的当代价值,倡导平等互信、合作共赢、包容互鉴和可持续发展。基于马克思交往观,本文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包括深化经济合作、促进文明交流、加强全球治理和推动绿色发展。研究结论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交往观;实践;全球化;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刚,那玉.两种实践观:黑格尔与马克思[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4,(04):82-90.

[2]马克思,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刘思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6):29-35.

[5]程小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交往理论”的阐释[J].甘肃理论学刊,2010,(06):59-62.

[6]任平,资本全球化与马克思———马克思哲学的出场语境与本真意义[J].哲学研究,2002(12):3.

[7]田雨晴 田海舰,再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交往思想[J].思想教育研究,2019(7):5

[8]苏培君.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走向“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J].江海学刊,2024,(04):42-53.

上一篇:基于大数据的卫生统计工作开展方法研究

下一篇:区块链赋能智能汽车个人数据保护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