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化探索
  • ISSN:3105-0336 (Print) 3104-9672 (Online)
  • DOI:10.64216/3104-9672.25.01.041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

数字时代的身体体验与跨文化认同构建——“city不city”网络热梗的启示

马佳莹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随着互联网普及与全球化加速,网络文化现象成为连接不同文化、塑造共同认知的重要力量。“city 不 city”这一源自网络的热词,蕴含丰富的身体体验与跨文化认同内涵。本研究在数字时代和免签政策背景下,探究该热梗的传播机制及启示,分析其流行背景、传播机制与数字媒介在跨文化认同构建中的作用,揭示数字时代身体体验与跨文化认同构建的内在联系,为跨文化研究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数字时代;身体体验;跨文化认同;“city不city”;网络热梗

参考文献

[1]国家移民管理局.1-6月份入境外国人同比增长152.7%[EB/OL].(2024-07-05)[2024-07-16].https://www.nia.gov.cn/n741440/n741567/c1660229/content.html.

[2]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4-07-22(1).

[3]高云红,郑中玉.虚拟化社区与虚拟社区:超越虚拟-现实的二元论视角[J].新视野, 2021(4):6.DOI:10.3969/j.issn.1006-0138.2021.04.018.

[4]张金金.符号学视角下的旅游体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2.DOI:CNKI:CDMD:2.1012.302701.

[5](美) 埃里克森 Erikson, E.H.身份认同与人格发展[M].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2021.

[6]赵毅衡.形式直观:符号现象学的出发点[J].文艺研究, 2015(1):9.

[7]陈国明,余彤.跨文化适应理论构建[J].学术研究, 2012(1):9.DOI:CNKI:SUN:XSYJ.0.2012-01-021.

[8]李鹏.论"文本间性"思想与约翰·费斯克电视文本接受观[J].国际新闻界, 2012, 34(12):7.DOI:CNKI:SUN:GJXW.0.2012-12-013.

上一篇:基于虚拟现实的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项目

下一篇:基于思政教育的艺术院校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