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工学院,江西南昌,330108;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随着教育改革深化,其职责范畴不断拓展,职业压力问题日益凸显。当前,辅导员普遍面临职业倦怠、身心健康下降及心理负荷过重等困境,直接影响学生管理成效。为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思政教育实效与高校育人水平,本文以湖北省某高校心理危机事件为例,深入分析辅导员职业压力的形成机制与多重影响,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调适策略,旨在实现辅导员工作的提质增效与创新突破。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压力源分析;自我调适策略;学生危机事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Z].2017.
[2]张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2020,41(5):89-95.
[3]李明,王强,刘芳.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源及调适策略研究[J].高等教育管理,2018,12(3):45-52.
[4]王芳.“0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青年研究,2021,44(2):78-85.
[5]陈晓,李红.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9,36(7):63-69.
[6]刘洋.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以某高校自杀事件为例[J].心理科学,2022,45(1):112-120.
[7]黄丽,周涛.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体系的构建[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4):55-61.
[8]周婷.高校辅导员心理资本与抗压能力的关系研究[J].应用心理学,2019,25(2):34-40.
[9]MaslachC,LeiterMP.职业倦怠:理论与应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10]赵磊.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