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学刊
  • ISSN:3079-9015(Print) 3080-1494 (Online)
  • DOI:10.64216/3080-1494.25.09.061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杨利民戏剧中的大庆精神与铁人精神文艺谱系
李琪

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摘要:本文以剧作家杨利民的戏剧创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其作品中大庆精神与铁人精神的文艺表达谱系。杨利民通过塑造普通石油工人、基层建设者、油田知识分子、铁人等典型人物形象,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具象化为可感可触的生命实践。从《黑色的石头》中“硬汉气质”的生成,到《地质师》中家国情怀的书写,再到《大湿地》对生态意识的反思,其人物塑造呈现出由体力奉献向智慧担当、由工业颂歌向生态关怀的演进轨迹。同时,作者提炼出“精神意象五步转化法”,揭示杨利民如何通过物质符号(如钻井杠杠)、行为符号(如人拉肩扛)与制度符号(如三老四严)的艺术重构,实现精神价值的审美升华。研究表明,杨利民的戏剧不仅传承了红色工业文化的基因,更在新时代语境下推动了大庆精神与铁人精神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中国主旋律文艺创作提供了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范本。

关键词: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杨利民戏剧;文艺创作谱系

参考文献

[1]忽培元:《大庆文艺精品丛书·戏剧卷》[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2]忽培元:《大庆文艺精品丛书·文艺评论卷》[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3]杨利民:《戏里戏外的事情》[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

[4]杨利民:《杨利民剧作集》(上、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5]孟久成:《脊梁》[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评价体系与经济社会贡献度的互构机理研究

下一篇: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