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学刊
  • ISSN:3079-9015(Print) 3080-1494 (Online)
  • DOI:10.64216/3080-1494.25.08.055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王夫之对张载“诚”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刘俐铄

湘潭大学,湖南省湘潭市,411105;

摘要:本文探讨王夫之对张载“诚”思想的继承与超越。张载以“太虚即气”为本,将“诚”确立为贯通天道与人道的核心范畴。王夫之在继承张载气本论及“诚”之实在性的基础上,在本体论上,将“诚”从侧重物质的“实在”提升为抽象哲学本体“实有”;在人性论上,以“性日生论”取代张载的静态二元人性观,强调人性动态生成,修养目标由“复性”转向“成性”;在实践层面,突破个体心性修养,将“诚”拓展至社会历史领域,倡导“经世致用”。王夫之的诠释解决了张载体系的理论矛盾,完成了从“气本论”到“实有论”的范式跃升,为明清实学奠定基础,彰显了儒学的经世价值。

关键词:诚;张载;王夫之;实有;体用相涵;性日生论

参考文献

[1]张载:《张载集》[C],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第9页。

[2]张载:《张载集》[C],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第324页。

[3]丁为祥:《虚气相即:张载哲学体系及其定位》,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2页。

[4]张载:《张载集》[C],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第18页。

[5]张载:《张载集》[C],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第20页。

[6]李存山:“先识造化”:张载的气本论哲学[J].中国哲学史,2009,(02):59-71.

[7]张载:《张载集》[C],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第7页。

[8]左稀.周敦颐和张载“诚”的思想研究——兼与《中庸》比较[J].理论月刊,2013,(09):56-60.

[9]王夫之:《张子正蒙注》[C],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9页。

[10]王夫之:《张子正蒙注》[C],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9页。

[11]郑熊.从“实在”到“实有”——王夫之对张载“诚”说的继承与发展[J].船山学刊,2021,(04):28-38.

[12]李慧子.王船山动态人性论的建构[J].齐鲁学刊,2025,(02):13-23.

[13]王夫之:《尚书引义》[C],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63页。

[14]王夫之:《尚书引义》[C],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9页。

[15]胡发贵.经世致用──王夫之与清初学风[J].船山学刊,1998,(01):1-5+63.

[16]屈梦君.船山“诚”论研究[D].苏州大学,2022.

上一篇:短视频时代下新媒体内容创作的趋势与策略分析

下一篇: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困境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