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学刊
  • ISSN:3079-9015(Print) 3080-1494 (Online)
  • DOI:10.64216/3080-1494.25.06.056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筹议海防折》中的政治博弈

郭新阳

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山东济南,250013;

摘要: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向清政府上《筹议海防折》,拉开了海防大讨论的序幕。《筹议海防折》是李鸿章政治智慧的一次集中体现,在这份奏折中,李鸿章通过出色的政治博弈赢得了日后筹办海防的主导权。文章从《筹议海防折》本身入手,主要分析了李鸿章在奏折中运用的政治博弈手段,包括整合淮系资源、打压政治对手、寻求财政支持等,并进一步探讨李鸿章对海防建设的看法。

关键词:《筹议海防折》;李鸿章

参考文献

一、史料类文献

[1]顾廷龙、戴逸:《李鸿章全集》,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

[2]赵春晨:《丁日昌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3月。

[3]赵尔巽:《清史稿·李鸿章传》,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7年3月。

[4]中国史学会编:《洋务运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

二、著作类文献

[5]戚其章:《甲午战争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4月。

[6]戚其章:《甲午战争新讲》,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9年7月。

[7]戚其章:《晚清海军兴衰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

[8]李志茗:《晚清四大幕府》,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

[9]成晓军:《洋务之梦——李鸿章传》,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

[10]刘铁军:《李鸿章思想体系研究》,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

[11]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

三、论文类文献

[12]路则权:《李鸿章与淮系集团研究的新视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第54-59页。

[13]季云飞:《光绪乙酉年间海防筹议述论》,《学术界》1994年第4期,第23-29页。

[14]张文:《<筹议海防折>中的政治话语权分析》,《国际公关》2017年第7期,第13-15页。

[15]翁飞:《从两次海防大筹议看李鸿章的海防思想与海军建设》,《江淮文史》2018年第13期,第23-27页。

[16]翁飞:《李鸿章的海防思想与海军建设》,《学术界》2014年第10期,第57-73页。

[17]陈先松:《第二次海防大讨论与海防经费的筹措》,《历史档案》2011年第2期,第81-92页。

[18]邓亦兵:《试论丁日昌的洋务思想》,《史学月刊》1987年第2期,第34-48页。

[19]吴忠民:《论丁日昌的洋务思想》,《汕头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第24-26页。

[20]陈先松:《晚清海防专款筹议述论》,《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第138-147页。

上一篇:产教融合思维下功能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下一篇:浅谈波兰语语法教学的困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