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学刊
  • ISSN:3079-9015(Print) 3080-1494 (Online)
  • DOI:10.64216/3080-1494.25.06.052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社区居民主体性问题分析及发展策略探究——以社会主体研究方法为视角

黄梓月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湖北省荆州434020

摘要:社会主体——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历史规律的物质承担者,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把握住人就可以把握住一切。因此,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以人为本”的思想观点不仅在哲学上,而且在政治角度上具有重要意义。在社区治理中,要想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社区治理格局,还需要推动社区主体——居民的积极参与,但在实践中居民参与持续低迷状况使得“政府在行动,社会无行动,居民不行动”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为此,用社会主体研究方法作为视角来分析社区治理面临的困境和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采用居民主体性为切入点,试图对改善社区治理现状提出建议。

关键词:居民主体性;社区;参与;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焦若水,王凯.发现主体性:城市社区参与的困境与出路[J].开发研究,2019(05):147-154.

[2]尹浩,舒晓虎.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居民主体性培育路径研究[J].求实,2018(04):76-87+111-112.

[3]许宝君,陈伟东.居民自治内卷化的根源[J].城市问题,2017(06):83-89.

[4]袁方成.增能居民:社区参与的主体性逻辑与行动路径[J].行政论坛,2019,26(01):80-85.

[5]陈伟东,吴岚波.论社区公共资源治理中居民主体性的生成——基于湖北D社区的案例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5(02):27-33.

[6]谭祖雪,张江龙.赋权与增能:推进城市社区参与的重要路径——以成都市社区建设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5(06):57-61.

[7]李华伟.社区自组织:社区治理主体性获得及关系特征——基于我国L市“热心人协会”的一项质性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05):72-81.

[8]周庆智.论中国社区治理——从威权式治理到参与式治理的转型[J].学习与探索,2016(06):38-47+159.

[9]邹鹰,杨芳勇,程激清,陈建平.“三社联动”社会工作专业主体性建构研究——基于江西的经验[J].社会工作,2015(06):99-115+127-128.

[10]陈伟东,马涛.过程化要素:居民主体性生成的新视野[J].江汉论坛,2017(11):133-138.

[11]李智水.南通市:城市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现状困境与对策[J].区域治理,2019(34):63-65.

[12]黄晓燕,刘祯妍.需求关联与重点赋权:居民社区参与的撬动点——以天津市L垃圾分类项目为例[J].社会福利(理论版),2020(02):27-32.

[13]姜力波.社区治理居民参与不足的社会工作干预——基于赋权理论的分析视野[J].智库时代,2019(51):10-11.

[14]王媛媛.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挑战与路径创新途径思考[J].区域治理,2019(44):38-40.

[15]方浩,李雪伟.居民参与视角下的社区治理创新研究[J].城市观察,2019(05):120-129.

上一篇:做好国企老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思考

下一篇:生物防治在窃蠹科病虫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