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00;
摘要:新质生产力植根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又是对这一理论的时代化拓展与创造性升华。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便以“实践的人化自然观”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勾勒出二者和谐共荣的远景。今天的新质生产力,正以此思想为原点,对传统范式进行系统性重塑:它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价值,以绿色发展为底色,通过优化要素配置、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培育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链条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正是这一论断最具时代张力的注脚。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人与自然;新质生产力
参考文献
[1]张小龙,刘诗涵.新质生产力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21(09):12-17.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5,9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5,95.
[6]马强,张继慧.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J].生产力研究,2024,(09):7-12+161.DOI:10.19374/j.cnki.14-1145/f.2024.09.009.
[7]王晓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研究[J].求实,2013,(02):26-30.
[8]习近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2(001).
[9]习近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2(001).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